午後陽光溫柔地灑在綠蔭的足球場,場上數十名足球愛好者正盡情地奔跑著,伴隨著每一次的起腳射門,球員的振奮聲及歡呼聲隨著微風揚起,使空氣中洋溢著滿滿的熱血喜悅。放眼球場,在場中奮力奔跑、指揮攻防的正是臺大物理系教授—謝馬利歐(Mario Hofmann)。
研究成為心之所向
出生於德國東部大城德勒斯登的謝馬利歐教授,在年輕時期便瞭解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單單只是純物理學,而是如何將物理學應用於現實生活之中。因著對「應用」物理的熱愛,他前往德國小鎮伊爾默瑙就讀大學,位在當地的伊爾默瑙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Ilmenau)是德國兩所設有應用物理學課程的大學之一,這開啟了想透過物理帶給社會正面影響的馬利歐教授探究科學、發揮所能、通往世界的一扇大門。
碩士期間,馬利歐教授透過實習計畫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在那裡,他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群志同道合、對研究充滿熱忱、並擁抱挑戰的學者之中,看著自己對研究的熱情在MIT成長茁壯,他便下定決心以研究物理為終生志業。爾後,他便留在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博士學位,同時加入被譽為「碳科學女王(Queen of carbon science)」的物理學家Mildred Dresselhaus的研究團隊。這段期間,除了激發他對碳奈米結構如何應用於電子學之中的興趣,馬利歐教授也因深感德國美國研究文化的差異,進一步渴望探索其他國家實驗室及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式。
臺灣成為身之所往
隨著後續參訪日本、巴西、英國的實驗室,他發現研究與文化是無法分離、相互影響的元素,文化深深地影響個人的研究方法。而當他一到臺大時,便對研究環境的多元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大集結了不同學術背景及研究經驗的學者,整體的研究文化是中西體系的完美結合,具備亞洲的研究精神與良好制度以及西方國家的自由探索思維及技術,每位學者能以責任感作為動機,在學術的世界裡悠遊。
帶著對臺大學術異質性及高品質的正面印象,他加入陳永芳教授的研究團隊成為博士後研究員,在那裡,團隊裡的成員帶著獨具個人風格的方式探索問題,思考的廣度及多變性讓彼此良性競爭以尋找解決問題最佳的方式,在這裡沒有正確答案,只有不同學者無價的研究方法及學術見解遍地開花。這個健康、獨立、良善的學術環境讓馬利歐教授決定留在臺灣學術領域成為教師,他前往成功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隨後返回臺灣大學擔任教授。
國際化實驗室—MYLab
在臺大教書期間,馬利歐教授領導實驗室MYlab—由25名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學生組成,研究重點為如何將奈米結構組合在一起及組合後能產生的新反應,他以螞蟻作為比喻:一隻隻的螞蟻雖然很小,但當數百萬隻螞蟻同心協力合作時,它們形成一個力量強大的複雜體系。臺灣的經濟發展大量倚賴能應用於手機、汽車、先進醫療技術等的晶片科技,而實驗室的研究主題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探索如何將碳奈米結構做得更小、品質更好,並將它們組合成為更複雜的系統、產生不同的反應。
也如同螞蟻的比喻一般,團隊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豐富的研究背景帶來不同解決問題的思維,個人的獨特性在實驗室裡結合成巨大且複雜的研究能量,每個人在發揮自己的高度動力及專業水準下,推動實驗室整體的研究發展。馬利歐教授的實驗室裡可以看到自由開放但保有紀律的研究氛圍,實驗室維持東方文化制度規範的風氣,及西方文化自我探索的空間,在不干預學生的前提下,教授給予他們在學習安排及私人生活上最大的自由。同時,除了提供學生研究上實用的建議之外,馬力歐教授透過“know why”而非“know how”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成為獨立的科學家,藉由實驗室的設備及課程中所學的知識找到問題的原因及解答,期盼學生培養解決問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從克服困難中獲得的成就喜悅。
以臺灣為家
臺灣對於馬利歐教授是友善且熱情、是安全且美麗。從依山傍水的大自然美景到日常生活裡陌生人不遺餘力的幫助,甚至到為人們的早晨提供美味及溫暖的在地早餐店,都讓馬利歐教授感受到臺灣的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人情味及社群意識。與家人漫步在大自然裡,與兒子及學生在足球場上踢球、一起將探索臺大校園及周圍環境視為一場探險是馬利歐教授平時的樂趣。
隨著相比於十幾年前首次來臺之時,臺灣變得更加國際化,對不同文化有更多的包容。臺大也慢慢建築起對海外學者及訪客友好的校園,無論是日益增加以英文進行的課程及會議,還是處處都能看到的國際生相關活動,都讓校園內外環境更豐富且多元。除此之外,臺大致力於研究發展的承諾也在逐步實現當中,教授與學生的合作更密切,實驗室能得到完善資金挹注、設備資源等照顧。「我希望能邀請外國學者訪問臺灣及臺大,讓他們體驗這裡的研究能量,與主動積極、有禮且聰明的學生們共事,因為我從他們身上獲得的與他們向我學的是一樣多的,和他們一起成長是很愉快的事。」
夕陽餘暉,足球場上的比賽結束,大家在場邊板凳上擦著汗喝著水,討論剛剛比賽的精采之處,“It was a nice shot, Jason!”謝馬利歐教授對著就讀小學的兒子這麼說到,學生們紛紛附和,給予Jason大大的讚美,談話聲及笑聲此起彼落,大家的談笑風生在夕陽照耀下,份外唯美。